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從另一個角度看農藥--製劑類型與風險性(1)

一般人常見對農藥的態度都是抗拒、認為對環境傷害很大、殘留對人體會有風險等刻板印象,不過農藥產業的演進從最古老的農藥--銅劑(波爾多液)開始,隨著人類化工技術的進步,也是一段漫長的故事。而大眾常常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農藥問題,卻常常忽略了真正使用農藥的農民,才是接觸劑量最高的一群人。而如何降低農民接觸藥劑的風險,除了藥劑有效成分本身的毒性之外,製劑方式也是另一個控制風險的方式。
本系列文主要用來介紹農藥的劑型與使用上的簡易介紹,提供農友、農業經營者、農藥販賣業者、消費者做為參考。

溶液
如果農藥原體本身可以完全溶於水中,那麼使用水溶液作為製劑劑型便是最為理想的。大多數的殺草劑屬於這個家族,臺灣的三大殺草劑:巴拉刈、固殺草、嘉磷賽均屬此類,不過亦有例外,例如水田最常使用的殺草劑丁基拉草(粒劑)或樂滅草(乳劑)、旱田常用的萌前除草劑施得圃(乳劑)。溶液劑型是最能發揮藥效的劑型,因為和水對溶的溶解度高,加上些許展著劑(介面活性劑)就能擁有良好的噴灑效果。但是溶液劑型因為容易遭到誤飲,長年以來都是農藥自殺相當高的劑型,因此長年以來都有禁絕劇毒農藥使用本劑型的論戰。本劑型最著名的兩種農藥,巴拉刈24%溶液以及納乃得24%溶液都被盯上,巴拉刈目前因為使用廣泛且替代劑型開發不易,仍以添加苦味劑的方式維護安全性,但對於懷著必死決心的人來說似乎用處不大;納乃得劑型已經遭到禁用,必須改採安全劑型的水溶性粉劑使用。

乳劑家族
有一些種類的農藥本身屬於脂溶性的化合物,因此沒有辦法被調劑為水溶液。例如有機磷化合物類(大利松、撲滅松、陶斯松等)或合成除蟲菊類(賽滅寧、第滅寧、賽洛寧等),因此必須將他們溶解在油性的溶劑裡面。最早的方式是直接以有機溶劑溶解後,混合乳化劑做成乳劑。乳劑是最穩定的農藥劑型之一,一般使用的時候,就以固定的水稀釋後使用。他的優點是有效成分(Active Ingredient, AI)在稀釋的時候可以靠著乳化劑的作用均勻分散在水中,不會有沈澱、結塊等狀況產生。但嚴重的缺點是有機溶劑的使用量高,在從前沒有嚴格規定時,廠商還會使用甲苯、二甲苯等具強烈致癌性的有機溶劑,因為這些種類的有機溶劑不但便宜,對於溶解AI的效果也非常好,造成使用的農民長期暴露在AI本身和溶劑雙重的致癌風險中。 另一個在使用上需要注意的事項,同一次的混合噴藥中最好不要使用超過兩種以上的乳劑,否則有機溶劑的量太高,可能會造成藥害。
除了傳統的乳劑之外,根據製造方式的不同,還有其他的變化,主要還是在於降低有機溶劑的使用量。因為在安定性上,乳劑只要在良好的保存環境下,幾乎在兩年的有效期間內都不會有太大的變質狀況產生。
水分散性乳劑:跟乳劑基本上使用是相同的東西,差異在於水分散性乳劑稀釋之後是以固態的小顆粒方式存在,而乳劑則是小油滴。也就是說,水分散性乳劑如果用比較細的噴嘴時,可能會有阻塞的情況發生。
微乳劑:使用上跟乳劑相同,只是他的乳化程度會更高,稀釋之後不會像乳劑一樣變為全部混濁,而是稍帶澄清感。微乳劑的有機溶劑含量會比較低,是屬於較安全的劑型,加工的難度也比較高。
在對於施藥者的風險上,乳劑的風險是最高的,其他的劑型屬於改良過後的安全劑型,降低了有機溶劑的使用量,並且利用助劑將乳化效果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