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一包小豆干,國產雜糧的辛苦道路

前幾日有位朋友更新了臉書動態,帶著點新奇的態度說在全聯買到產銷履歷豆干。看起來只是一包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加工品,背後卻是國產雜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國內的大豆製品一年消費量超過一百億元,這麼多的消費量,卻絕大多數是來自於進口黃豆。重要的進口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其中超過60~70%的大豆是基因改造產品,輸入國內之後比較多的流向是進入食品工廠產製沙拉油,鮮食或是加工的部分則大多為非基因改造,不過也有部分是GMO,依照現行的法規,必須強制標示,讓民眾自由選擇。

食品業界的天使與惡魔,高果糖糖漿。

校園是不是應該禁止含糖飲料,引起了很多的爭辯,正方抱持著含糖飲料造成學童健康受到影響應該禁止,反方則宣稱是學童運動習慣及健康觀念不佳導致肥胖所致,不應該把罪責歸在含糖飲料上。
其實正反方都有道理,也同時點出了為什麼現在的學童肥胖比例逐年攀高的問題點。
我們把焦點回到這次的主角,含糖飲料。為什麼「糖」被說成這樣十惡不赦?
含糖飲料其實是一個通稱,做為食品的原料,甜味劑的來源可以是蔗糖、果糖、或人工甘味料如阿斯巴甜。而絕大多數的飲料都是使用「高果糖糖漿」作為甜味劑。
為什麼呢?第一,他很便宜。第二,他在常溫下就是液體,非常好加工。第三,他的甜味比例比蔗糖好,用比較少的數量就能達到相同的甜味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