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9日 星期一

玉米小知識

小知識單元,我們會用簡短淺顯的文字跟大家來講很多農產品的小知識。

1. 玉米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常都在吃的食物,同時也是全世界貿易量最大的幾樣農產品之一,跟黃豆、小麥合稱「黃小玉」鐵三角。美國是全世界生產玉米最多的國家,生產的區域橫跨中部地區,稱之為「玉米帶」。

2. 玉米的原生地在中美洲,所以也是當地人的主食,他們跟臺灣不一樣,會把玉米粒磨成粉之後,做成玉米糰再揉成餅。墨西哥、馬雅人的美食Taco(不是章魚那個喔)就是玉米餅。美洲很熱門的速食連鎖餐廳Tacobell就都是賣玉米餅喔。

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

便當80是撙節?請慎重考慮調高餐點費!

想像一下農糧署正在召開國內糧食討論會議,結果叫的便當卻是混了外國米,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可能天天發生。
公部門的開會餐點訂購,一直是許多民間業者的馬首是瞻。每當要訂便當的時候,其實頭痛的不只是承辦人員,便當店也是一樣頭痛。因為物價早已上漲,但是長期以來餐點的價格仍被主計部門限制在80元,在許多都市區域,要用這樣的成本訂到兼具營養與衛生的便當,已經十分勉強。餐飲業者面對高昂的各種成本,要能夠持續獲利,仍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於是在食材的選擇上便會十分受限。甚至就無法以國產食材作為供應標的。
相較於政府現在努力推廣各式國產農產品,產銷履歷及有機標章,投入相當多經費在補助學校午餐上,日常的餐點便當消費量也相當驚人,卻鮮少被提出討論。
事實上,順應物價上揚調整餐點費用並不是浪費,而是可以刺激民間消費,更鼓勵餐飲業者採用國產食材的空間,連帶帶動農業生產,而這可能只是一個便當提高五到十元成本所帶來的影響。
目前已有很多餐飲業者有打算採用產銷履歷或有機食材供應,但諷刺的是,這些便當的成本以80元採購價格來說,餐飲業者利潤會相當有限,大多時候是為了賺名聲,忍痛配合公部門辦活動供應,但這對整體市場並不是一個健康的刺激。
支持國產需要價格支持,食安也需要成本看顧,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原則,希望政府也能對餐點價格的調整做整體的思考,價格調整之後,也更有立場能要求餐飲業者供應更多的國產品。

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日本三度修改「批發市場法」的用意為何?

日本已於2019年5月1日進入新的「令和」年號,不過在平成年間的最後,農林水產省做出了史上最大的批發市場法的修正(2018/6)。經過將近九個月的調和,日本國內對於新的法規規定以及相關的農產品買賣權利義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本文翻譯自 https://smartagri-jp.com/agriculture/233

批發市場(日文稱為「卸売市場」)是為了作為蔬菜、水果、鮮魚跟肉品等生鮮食材的大宗交易場所而開設的。
在批發市場內,買家跟賣家齊聚一堂,每天共同決定食材的買賣價格。這邊所稱的「賣家」主要是靠近生產者的「農產批發商」(日文稱為「卸売業者」),買家則是來自消費地的「零售業者」(日文稱為「仲卸売業者」,但這邊的定義可以延伸到跟終端通路接觸的業者,可能是規模非常大的業者)。為了兩者營運的健全,以及生產流通的順暢,日本官方制訂了「批發市場法」用來規範相關的權益義務。
批發市場法在平成30年6月進行了大幅的修訂,對於最後需要運送到消費者手上的生鮮食品產業鍊來說,會產生如何的變化呢?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巴拉刈即將禁用的衝擊。

這是一篇語氣會比較凝重的文章,也帶有一些批評現況的內容。若不適應可以跳過不看。
蔡政府9合1大選大敗,很多敗選評估都歸咎於農業縣市的反撲導致。不過筆者覺得這是倒果為因的講法,農業行政體系對於推動政策長久以來的「上行不下效」以及「與現實脫節」應該才是原因。而這個責任,每一位歷任的主委都有,不僅僅只是蔡政府所任命的曹啟鴻、林聰賢跟陳吉仲而已。
我們拿這次被列為頭號戰犯的「巴拉刈」來說,巴拉刈的禁用與否已經爭執許久,農方跟醫方都各自有堅持的立場,但因為主管的是農方,所以基本上在議題的爭論上,留用派還是佔了上風。這樣的爭議,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巴拉刈並沒有一個確定有效的急救方式,作為自殺的工具,成功率是貼近100%。雖然農方已經在管理上做了很多加強,包括添加苦味劑,藥劑染色,農藥店販售必須上鎖,購買必須要登記等措施,仍然無法避免有人使用巴拉刈自殺。
只不過,農民內部其實也有如果巴拉刈對於公共衛生及自殺防治上有極高的風險的話,應該要想辦法汰除的聲音。但是這種想法是有但書的,必須要有足以取代巴拉刈的藥劑出現,農民的反對聲浪才會降低。
藥毒所的確有在研發基於壬酸的新藥劑,也就是NA-yci1。不過整個事情難以收拾的點,就在於這幾塊拼圖都是達成目的所需要的,但是啟動的時間不一樣。有做過有機合成化學實驗的人都知道,同樣的反應材料,如果在不同的時間點跟反應條件下加入,可能會有極為不同的結果。或是用比較淺顯的方式來說,玩大老二手上有四張二就穩贏了嗎?其實未必啊,如果出牌的策略或順序有錯誤,可能就被對手完封到死。
筆者認為,在整件事情上的沙盤推演都是全然失敗的,而且太傾向「解決單一點的問題」。有人會說,之前也禁過很多劇毒農藥,也沒有聽到農民有非常嚴重的反彈。但是巴拉刈他太特殊了,臺灣的農耕策略跟其他已經禁止巴拉刈使用的國家是有差距的,短期葉菜類複種指數高,基本上很難有翻耕等待植物殘體腐敗的時間,所以使用不會影響土壤結構又有可以快速清除植物殘體的巴拉刈,就成為生產短期葉菜時十分仰賴的工具。而大眾對於農藥的認識粗淺,行政方沒有予以更多的溝通,使得「風向」亂吹,更不利於行政的決策判斷。大眾會看到巴拉刈對人的直接傷害性很高,希望立刻禁止使用,不過絕大多數的大眾其實是懼怕自己食用到巴拉刈。不過巴拉刈本身要殘留到讓民眾食用的可能性極低,他在環境中的降解速度極快,加上如果有直接接觸到的植物組織很快就會枯黃失去農產品的商業價值。政府並沒有就這樣的風險評估結果跟民眾來溝通,加上有部分自殺事件傳出後,一般民眾只會認為巴拉刈是一個極端危險的化學品,因此加重了輿論對於巴拉刈禁用的強度。
農委會在沒有任何替代方案的情況下,就將巴拉刈列入禁止使用的範圍,事實上在農藥管理上是史無前例的。禁用農藥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不過之前禁用的農藥都是已經有可以替代的藥劑或是方案可以使用之後,農委會才予以禁用。農委會在NA-yci1尚未正式推出使用之前,其實也推廣過使用氯酸鈉作為紅豆落葉劑的替代藥劑,但效果不理想,農民並不買單。這次在宣布禁止生產巴拉刈之後,才推出NA-yci1,市面上雖仍有一些巴拉刈在流通,但已經禁止生產的情況下,洛陽紙貴,加上人都會有「失去的東西最美好」的心理錯覺,錯失了NA-yci1和巴拉刈在市場上正面比較的機會。也因此,農民對於接納NA-yci1的可能性就變的很低,如果就藥毒所的實驗結果,NA-yci1跟巴拉刈的除草效果類似,那應該直接接受市場的考驗。農民若知道有一支新藥能夠安全地替代巴拉刈,農民所產生的「剝奪感」也不會那麼高。畢竟巴拉刈是國內銷售量僅次於嘉磷賽的農藥,他的消失跟無替代性,會造成農民間的恐慌。如果就防檢局所言,巴拉刈僅有六種作物許可使用,那無法解釋他的消費量為什麼會如此龐大。
現在防檢局正在亡羊補牢,希望在巴拉刈已經確定要退場的既成事實下,盡量減少農民的反彈。但農民看來除了無奈之外,並沒有太大的諒解。四張大老二拿在手上,卻出錯牌被定到死。當初如果稍微調整一下禁用的步驟,說不定就能在取得農民的諒解下達成成功讓巴拉刈退場的目標。往者已矣,來者可追,希望未來在相關的重要政策決定上,長官可以多站在農民的角度來思考。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2019, 寫在新任農委會主委上任之前

新閣上任,農委會由規劃政策三年的陳吉仲副主委真除,這邊先恭喜陳主委。

但是這應該是沒有任何新官上任的喜悅,因為國內農業所面臨的問題太多了。

農民朋友會關心的主要是價格,消費者則比較著重於安全。不過在這邊,小編想提出幾個方向,希望大家一起來動動腦,因為農業並不是只有農民需要,而是全民都仰賴的一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