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講到了很多有機農產品和一般農產品的差異,但並不是要打擊國人對有機農產品的信心,畢竟除了少數不肖只想掛羊頭賣狗肉的商人之外,很多的有機農民都是懷抱著要提供給消費者安全、健康、天然的農產品而辛勤地工作著。隨意地抹煞他們對這塊土地的努力和貢獻,其實是不公道的。
有機農法跟一般慣行農法存在著許多差異,現在社會大眾對於農業的誤解很多都來自於相關的新聞報導。最近在工作過程中也常常接到民眾的詢問「請問這個有機的要怎麼種」、「我自己家裡要種有機蔬菜能用什麼東西」。固然,家庭農業自己生產一些無毒農產品對於自己的生活品質是一項很大的提升,不過對有機這個名詞的誤解已經深植人心。縱使農委會已經立法明訂有機農產品是一項專有法律名詞,還是有很多相似的名詞打著健康大旗做商業行為的廣告。在這邊也提醒一下讀者,現在的有機農產品都必須有農委會的標章,任何沒有標章,廣告內容迴避「有機」,改以其他擦邊球似地語言廣告的產品,其實都是不合法的。有機農產品驗證管理法是不是一個好法尚待歷史檢驗,但是大眾起碼要給已經守法的業者多一些支持。
有機農業的初衷是在建立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橋樑,藉由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有效率地生產農產品,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和負荷。但是在台灣,常常都被簡化成「不得使用化學農藥和肥料,因為那是對人體有害的」。這種只以人類為本位的思考模式,其實並不是有機農業應該有的樣子。在推廣有機農業的起源地歐洲,和已經建立良好有機管理制度的美國,其實他們都允許在一定程度範圍內使用毒性較低的化學農藥和肥料,因為他們的人工成本,比台灣還要高上許多。例如對於蜜蜂毒性較高的農藥盡量不使用,改採生物農藥和化學農藥兼行方式,生產的後期不仰賴化學農藥保障農產品安全。他們的法律雖然嚴格,但是留有對生產者的彈性。有機農業應該是對環境友善,對農夫友善,對消費者也友善的三贏策略。
但是,在台灣的有機農業目前面臨了很多的困境。首先便是隔離不夠造成鄰田污染的問題。農藥的藥末會隨風飄散,造成有機田產生了農藥的污染。台灣的田地普遍面積狹小,若要依照標準的隔離方式,有機田的產量將會慘不忍睹。於是有機農在生產的時候都必須暴露在可能被污染的風險中,我國的法規制訂時又因應社會的期待,在農藥殘留的部分非常嚴格要求,對於有機農業的生產其實是一個無形的阻礙。
第二是強制的驗證制度造成了有機農產品的生產成本上升,本來驗證的目的是為了要保障有機農產品生產的過程合乎政府相關規範,維護有機生產者的權益。但是過高的驗證費用反倒成為有機農產品推廣的一大阻礙,生產者從事生產時受到病蟲害和天候干擾獲利必須和天爭搏,但是驗證業者不需要瞭解生產者的經濟狀況,為了讓產品掛上有機的政府標章,驗證費用非花不可,其實已經算是一種合法的搶劫了。政府對農民的不信任以及拿不出約束力量的現實導致了這個畸形驗證制度的產生,看準了有機農產品的價格還可以因為社會的期待維持在高檔,卻從中剝削掉一部份,這豈是推廣有機產業的應有態度?
第三,過為緊縮的有機法令,將有機農業收歸成為有法律規範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但是卻沒有設想到台灣的地理環境在病蟲害方面是美麗的溫床。農人沒有了對抗病蟲害的工具,靠著防治效果較差一些的有機資材死撐活撐,坐在辦公廳裡吹冷氣的官員和教授可曾想到他們的辛苦?為了滿足消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製造出的農藥恐懼,創造出扭曲的有機農業價值觀,並透過層層包裝以恐嚇和謠言的方式妖魔化慣行農法,一邊捧著有機農業一邊極盡剝削之能事。慣行農法有其優異之處,有機農法對於維持生態平衡有顯著的幫助,兩個極端對於農業產業都是不好的,在經濟生產、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相互衝突中取得平衡,才是未來台灣農業應該展望的方向。
您好:
回覆刪除在您的部落格學到好多知識, 非常謝謝您的無私分享, 也期待您未來的文章, 請問可以將您的有機農產品系列4篇文章分享到臉書嗎? Choya 敬上
Choya您好,註明出處就可以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