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竹山、鹿谷地區發生茶樹根部病變


一個月前,一個客戶通知我,竹山的茶樹出現了莫名的枯死現象。整株葉子掉光,枝條還略有彈性,和一般枝枯病從患部以上開始枯萎,枝條乾枯一碰即斷的現象不相同。於是和客戶前往茶園觀看情況,發現發病的狀況算是十分嚴重,每條茶龍幾乎都有一兩株發病,遠眺起來發病率超過5%。由於這是整株死亡的病害,雖然不像枝枯病、疫病等發病比率高,整株枯死對於產量造成的損害也非常大,不敢輕忽,於是請茶農掘起病株查看。掘起之後,整個根部都已經轉褐變色,切斷根部也有深色的感染斑紋,初步判定是褐根病。

可以看到中間已經有枯死的茶樹了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別再污名化化學肥料了

人類從開始農耕以來,最早便懂得使用排泄物來增進作物的生產。而經過長期的耕作,土壤內的養分會漸漸變的匱乏。尤其是長期種植同一種作物的時候,因為各種作物對於土壤養分的需求不同,會產生養分不足和失衡的情況。古時候常會有歉收的情況發生,一般都歸咎於氣候不良或是病蟲害等因素,但其實有很大的部分,是因為土壤的養分不足的原因。在歉收、荒蕪幾年之後,部分的養分回流到土壤內,又能夠恢復土壤的肥力。另一個古代維持土壤肥力的方式是仰賴河川氾濫,例如黃河和尼羅河的週年氾濫,會將上游的新土攜帶並沈積在下游,藉此讓下游的土壤補充礦物質。

後來隨著煉金術士的實驗精神,發現植物生長的三要素氮、磷、鉀,肥料工業變因應而生。其實一開始的肥料工業是軍事工業,專門製造硝化物做為炸藥使用,磷跟鉀則以礦物開採為主。肥料工業發展到現今已經是一門非常高度技術化的行業,不同於農藥有有效成分的限制,廠商作產品區隔僅在於其他副料及製劑手法的區隔,肥料產業是個非常多采多姿,同時也充滿情報戰的產業。即使是相同的元素比例濃度,裡面所使用的原料可以大相逕庭,植物的吸收程度也大不相同。